人品,不仅是一个人最好的风水,
也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
做事看能力,做人看格局
伤什么都别伤女人的心
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做事要刀切豆腐两面光
不能过河拆桥,更不能落井下石…
...
从一个浦东乡下小瘪三,到成为中国最大黑帮老大,杜月笙一生极富传奇性。
支撑这个传奇的根是什么?两个字:做人。正如其秘书胡叙五所说:“杜月笙之胜,不在做事,而在做人。”
人品,不仅是一个人最好的风水,也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
...
没有格局,哪来大局。
1910年,上海青帮过年。
老大黄金荣发赏钱给手下小兄弟。
领到赏钱,小兄弟们开心得不得了。
只有一个领了两千大洋就冲了出去。
黄金荣觉得奇怪,便对心腹说:
“出去看看,小赤佬到哪里去了?”
这个小兄弟坐摆渡过江来到陆家嘴,
下船后一直往前跑,跑到金桥这个地方,
又把黄老板的赏钱全部分给了底下弟兄。
心腹给黄金荣报告:“这小子又把钱赏给了小兄弟。”
黄金荣惊叹:“恐怕我死以后,黄浦滩就是他的了。”
这小子,便是杜月笙。
黄金荣说得没错,只是他没想到,
自己还没死,黄浦滩就是杜月笙的了。
两千大洋,在当时上海,足以买下豪宅。
但杜月笙竟一分不留地分给了底下弟兄。
“要想当大哥,一定得有大格局。”
“做事看能力,做人看格局。”
正是因为这份大格局,杜月笙才聚集了顾嘉棠、高鑫宝等一帮替他卖命的生死弟兄。
...
伤什么都别伤女人心
1927年,孟小冬嫁给了梅兰芳。
当时,喜欢孟小冬的人不计其数。
傲气的孟小冬自是不愿给人做妾。
梅兰芳便承诺:“你嫁过来,和福芝芳平起平坐。”
哪知结婚后,孟小冬多次被福欺辱。
而梅兰芳对此似乎也无可奈何。
伤心四年后,她终于离开了梅兰芳。
后来,好姐妹姚玉兰牵线做媒,
孟小冬便来到上海跟了杜月笙。
杜月笙喜欢孟小冬已经好多年,
孟小冬到来,他宠爱得不得了,
还专门请来京剧大师余叔岩教她唱老生。
1950年,杜月笙准备带全家去美国,
掐指算了算,一共要办27张护照,
这个时候,孟小冬在旁边说了一句:
“我跟着去,算丫头还是算女朋友呀?”
其他人没听懂,杜月笙却听懂了:
“办护照的事情暂停,赶快把我跟阿冬的婚事办了。”
于是孟小冬便成了杜月笙的五姨太。
杜月笙五房姨太太,四位是名旦名角。
杜老板没有用强,为何名角们愿跟他?
“打什么都别打女人。”
“伤什么都别伤女人的心。”
这是杜月笙的两句经典语录。
所以女人说:要嫁就嫁杜月笙。
...
尽在一个诚字
19岁时,杜月笙便进了黄宅。
黄金荣的老婆林桂生极为能干,
一直是黄金荣的军师和得力助手。
而杜月笙不过是林桂生身边一名小听差。
林桂生生病,杜月笙全力侍疾,
数日衣不解带,一直候在厅前,
此举深深打动了林桂生,但林都藏在心里,
并没说:“小杜啊,你怎么那么贴心啊!”
有一次,黄金荣不在家,
有人急报林桂生:“烟土被一名兄弟拐跑。”
当时,能打的武将全部外出,林桂生急得直跺脚。
这时,杜月笙站了出来:“我去。”
杜月笙脑壳很灵光:“他不敢进法租界,那是老板的地盘。能走的路只剩一条,就是英租界。”
三小时后,他把一袋鸦片带了回来。
立下如此大功,但林桂生并没有说:
“你办事真不错,我给你某个好差事。”
杜月笙没有任何抱怨,仍专心干好看门小弟的事。
但两年后,林桂生把他推荐给了黄金荣,
杜月笙从此便进入了黄宅的“权力核心”。
“我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
“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时候一到,自有收获。
这便是杜月笙的成功秘诀。
...
做事要刀切豆腐两面光
1930年,法商水电公司员工大罢工,
整个法租界无水无电,乱成一团。
法工董局派人请杜月笙出面调解,
杜月笙拒绝了:“我声望不够啊!”
法工董局总董只好拜会吴铁城市长,
吴市长找到杜月笙:“这件事由中国人来解决,可以给法租界一个教训。”
杜月笙拨通电话:“工人薪金要加一倍。”
法工董局总董答:“不行,只能增加75%。”
杜月笙说:“好,那就说定了。”
杜月笙召集罢工领袖,让他们提条件,
有些要求加薪30%,有些要求加薪40%。
杜月笙说:“你们要求太低,我已替你们讲好增加75%,你们满意吗?”
全场高呼:“满意”。
杜月笙又说:“但罢工期间的工钱不给,可以吗?”
大家笑着说:“算了,算了。”
只有一人高喊:“这一点不能同意。”
杜月笙说:“我已经答应了资方,不能变更。罢工期间的工资,由我来贴。”
这一贴,就支付了30万大洋。
杜月笙为何能在上海呼风唤雨?
秘诀就是他的一句名言——“做事要刀切豆腐两面光。”
...
事不要做绝,要留有余地
1920年代,上海有四位著名黑道老大。
三位是青帮的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另一位是斧头帮帮主王亚樵。
王亚樵是出了名的“不好惹”。
有一次,王亚樵与上海警备司令杨虎发生争执。
王亚樵当众甩了杨虎两个大嘴巴子,
这位手握枪杆子的司令竟不敢还手。
上海招商轮船局董事长李国杰有天找到王亚樵,
让其暗杀轮船局局长赵铁桥,
并许诺:事后将“江安号”货轮给你。
而此前,他已将“江安号”许诺给了张啸林。
王亚樵暗杀赵铁桥后,派人去接管“江安号”。
结果手下被张啸林的人暴揍了一顿。
李国杰赶紧提出将另一艘“江华号”交给王亚樵,
王亚樵不同意:“轮船事小,面子事大,我一定要接管江安号。”
他率领五百手下,携刀持枪直奔码头。
张啸林闻报,立即找杜月笙商量。
张啸林说:“先与王亚樵言和,暂作缓兵之计,然后再派人将他杀掉。”
杜月笙不同意:“事不要做绝,要留有余地。不然杀来杀去,没有尽头。”
杜月笙随即赶往码头,一见王亚樵就说:
“此事乃是误会,李国杰将船先许给王爷,
后又许给张大哥,都是下面的人没弄清楚。
今天愿意把江安号交给王爷。”
王亚樵十分清楚李国杰是先将船许给张啸林,
见杜月笙这么给自己面子,便说:“此事罢了,你我同在上海谋生,都不容易,还望互相提携才好。”
凡事“不做绝,留余地”的杜月笙,
就这样在上海滩赢得了黑白两道的赞许。
...
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1921年的戴笠,还是一个小混混。
有一天,他到杜月笙开的赌场赌钱。
由于赌技高明,赢了很多钱。
“这位先生,借一步说话。”
杜月笙手下怀疑他出老千,将他带到小房间。
“你知道这是杜月笙先生开的赌场吗?”
戴笠一笑:“当然知道。”
“既然知道,还敢在这里撒野?”
戴笠大笑:“你们这样对待我,杜先生恐怕不会答应。”
“你认识杜先生?”
戴笠说:“烦你通报一声,说有位戴先生想见他。”
一会儿功夫,杜月笙就来了。
可是,他完全不认识戴笠。
但他看了戴笠一眼,就断定: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杜月笙立即支了500大洋,交到戴笠手里。
两天后,杜月笙又派人把戴笠请到杜公馆,
交给他一封信:“我给蒋先生写了封推荐信,你去报考黄埔军校吧。”
戴笠一生的命运就此改变。
6年后,戴笠重返上海滩的第一件事,
就是去拜见杜月笙,结拜为异姓兄弟。
“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正是凭着这句话,他“发掘”了戴笠、章士钊等大才,
这些大才,后来都成了“通天”的人脉。
...
不过河拆桥,更不落井下石
14岁时,杜月笙背着一个小包袱,
从浦东乡下来到上海滩闯江湖。
一开始,他只是在水果店当店员,
后拜陈世昌为“老头子”,才正式进了青帮。
陈世昌在青帮中辈分很低,
杜月笙其实并未从他那里得到什么。
但杜月笙发达后却把陈世昌养了起来。
陈世昌有个很不成器的儿子,
和别人办钱庄亏得一塌糊涂,
债主追得急,陈世昌只好请杜月笙解困,
杜月笙二话没货,立即送去二万五千大洋。
没多久,陈世昌儿子败光了二万五千大洋。
又遭追债,杜月笙立马又送去两万大洋。
林桂生年轻时倍受黄金荣宠爱,
不料后来黄金荣喜欢上了戏子露兰春,
“便强行与林桂生离了婚。”
林桂生从此没了生活保障,活得清苦。
受过知遇之恩的杜月笙一生感激林桂生,
便专门置办宅院,把林桂生当作长辈供养起来。
黄金荣后来为争夺这个露兰春,
怒打了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筱嘉。
结果被卢筱嘉下入大牢,要处以极刑。
此时,杜月笙完全可以不闻不问,
黄金荣一死,他就是名正言顺的青帮老大了。
但是他没有,他让卢督军占了自己公司干股,才救出了黄金荣。
“受人之惠,不忘于心。”
“不能过河拆桥,更不能落井下石。”
这便是有情有义的杜月笙。
...
只干雪中送炭,不做锦上添花
有一年陈光甫商储银行遭挤提,
陈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杜月笙。
陈登临杜府,杜月笙只说了一句:
“明早开门之前,在商储见。”
次日上午,商储门口来了一队小汽车,
为首的一辆,牌号是“7777”。
上海人人皆知,这是杜月笙的车。
杜月笙跨出车门,走进银行,存了三百万大洋。
见杜老板都来存钱了,挤兑的客户顷刻散去。
黎元洪下台,落泊上海,人人避之。
唯有杜月笙,每月赠以足够生活费。
黄炎培生活拮据,杜月笙便每月送去500大洋。
抗战期间,梅兰芳寓居上海,
蓄须明志,靠卖字画为生。
杜月笙派人偷偷去买,帮梅兰芳渡过难关。
黑白两道,都知道杜月笙喜欢说三句话,
第一句:“你个事情我晓得了,我会替你办妥,好!再见。”
第二句:“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第三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凡是找他办事的友朋,他都分文不取。
偌大的上海滩,只要与杜月笙有交情,
几乎没人敢说从没接受过他的钱物馈赠。
杜月笙还有一个习惯,给朋友送钱时,
一定要一对一,绝不让第三者在场,以保全受钱人的面子。
他因此获得了“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的好名声。
1931年,杜氏家祠落成典礼,
前来祝贺的社会名流震惊上海。
“杜之先生帝尧,夏时有列累……”
撰写这个《高桥杜氏祠堂记》的人你猜是谁?
那是鲁迅、黄侃的老师——国学泰斗章太炎。
送来匾额、对联、贺词的都是谁:
“孝思不匮”——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贺。
“好义家风”——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贺。
“明望之后”——国防部部长林辉贺。
“世德扬芬”——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贺。
“慎终追远”——实业部部长孔祥熙贺。
…………
做人做到这份上,也算是做到极致了。
...
礼贤下士,人品才是最高学历
杜月笙年少失学、胸无点墨,
所以一直对文化人心怀敬畏。
国学大师章太炎晚年居苏州讲学,
本来对杜月笙不屑一顾不屑一谈,
不料侄儿在上海租界与人发生纠纷,
他只好出面请杜月笙帮忙。
杜月笙不但迅速“摆平”了纠纷,
还专程去苏州拜访章太炎,临别之际,
他悄悄塞了一张两千银票在茶杯底下,
以表达对大师的欣赏和崇敬。
自此以后,二人开始“订交”。
“讲义气,重礼节,能礼贤下士。”
这是章太炎对杜月笙的评价。
杜月笙本名“杜月生”,不够文雅,
章太炎为其改名为“杜镛”,号“月笙”。
像对待章太炎一样,杜月笙结交了杨度、章士钊等一大帮文化名流。
他重金聘请先生教自己识字读书知历史,
并开始勤练书法,就连签名都很漂亮。
他还革新衣着,一改传统帮派中那种身着短打、卷袖开怀的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
不论天气多热,最上面一颗纽扣从不解开。
还禁止衣冠不整、赤膊袒胸的徒众出入杜门。
讲话也不带粗口,总是温文尔雅。
正因彻底改变了黑帮老大形象,他才得以进入上流社会,成为“中国版教父”。
他没有文凭,但人品就是最高的文凭。
...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
杜月笙14岁闯荡上海滩时,
一开始只是在水果店打工。
因练就了一手削梨皮的绝活,而被人称为“莱阳梨”。
很多人飞黄腾达后,都特别忌讳“不堪回首的历史”。
别人一提曾经事,就会愤怒不已。
但杜月笙却是一个例外。
每次他一回故地,就有一帮乞丐围过来。
扯开嗓子大叫:“莱阳梨,给点钱!”
杜月笙也不生气,只是对手下说:“多给点。”
顾嘉棠是杜月笙手下的“八大金刚”之一,
也是一直跟随杜月笙打天下的兄弟。
在外人面前,他对杜月笙恭恭敬敬。
但在杜府私下里,他常常打趣杜月笙,
拿起水果送到杜月笙面前:“削一个。”
杜月笙总是笑着接过去,没有丝毫不快。
不光是对兄弟,对佣人他也很少说重话。
“杜先生好侍候,我们做错事,他也轻言细语。”
他在底层混过,知道下层人的不容易,
老百姓求到他头上,他总是尽力解决。
他对来客几乎就是三句话:
“你的事体我晓得了。”
“我会替你办好。”
“好。再会。”
杜月笙有一句被大家奉为经典的名言:“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他确确实实做到了“头等人”。
当年上海滩的黄包车夫、短衫阶层,
曾喊出了“做人要做杜先生”的口号。
...
撕借条
1951年,杜月笙哮喘病越来越重。
他清楚自己很快将撒手西去。
这年8月1日,他醒来的第一件事,
就是叫来大女儿杜美如:“你去银行给我取个保险箱。”
杜美如取回来,杜月笙打开,
大家才知道保险箱里装着很多借条。
最少的一张是5000美元,
最多的一张是500根金条。
杜月笙一张一张看,又一张一张撕掉,
子女们非常不解:“为什么要撕了?”
杜月笙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
随后,他沉默了一会,又说:
“借出的,表面是钱,实际是人情,
感恩的,永远会记得我们杜家的好。
不感恩的,你去要账,可能换来牢狱之灾。”
他撕掉借条,就是要给欠款人吃一颗定心丸。
死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希望了,中国会有希望。”
做人做到这份上,也只有一个杜月笙了。
在这个繁华都市的上个世纪上半页,
风云际会的上海滩,
杜月笙留给我们的做人的启示!
(完)
Tag: 情感 哲理 生活哲理 黑社会 个人修养 杜月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