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局势,我们正在见证历史。
为什么这个时候动手?
趁现在手里还有富余,速战速决。
大家都知道,干仗,是需要钱的。
从2020年初至今,俄罗斯经济表现还不错。
受益于最近两年大宗商品的强劲走势,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矿产以及粮食出口国,俄罗斯疫后经济表现虽然谈不上多强劲,但至少不差。
失业率已跌至9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去年3季度GDP同比增长4.3%,俄罗斯央行已连续三次加息100bp。
要阻止对面东扩,这是一招险棋,也是一招妙棋。
今天不谈地缘方面的问题,主要结合地缘局势,延伸到大宗商品、物价、房地产的相关影响。
对,就是原油。
2月24日晚,布伦特原油涨幅达到8.29%,价格达到了102美元。
注意,这是布油时隔8年,首次突破100美元大关。
为什么原油会涨?
很简单,大家担心供给会变少。
一方面,作为大宗商品之王,原油极易受到“避险情绪”的影响。
另一方面,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石油生产可能会受到影响,供应也会减少。
加上现在输往欧洲的油气管道,有一部分是经过乌克兰境内,市场的担忧不无道理。
另外,提醒大家一个点:天然气也在大涨,天然气商品的期货价格,年初以来涨幅均已接近30%,农产品价格也在加速上涨。
对欧洲来说,这一波通胀,是躲不掉的。
招商宏观张一平指出:当前的通胀形势,更类似于上个世纪石油危机。
供给冲击下,加上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出现滞胀风险的可能性更高。
是的,就是这个逻辑:供给受冲击,偏偏遇到了欧美的加息周期。
这,分明是在重演上世纪70年代的节奏。
今年,美联储本来就计划要加息7次,滞胀格局早已加剧,以前扩表越猛,经济越差,缩表来得越快。
现在的美国,已经出现40年以来最高的CPI涨幅,而且没有一丁点见顶的迹象。
工业生产永久收缩、消费需求过热,滞胀程度更深。
产出越弱,通胀压力越大,这又越迫使美联储不得不进一步加速加息,以至提前启动缩表,以有效抑制过热需求,避免形成工资——通胀螺旋。
这个时间,这个点,设身处地的替欧美人想一想:很难受,非常难受。
情况,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对我们影响大不大?
不大。
如果只谈经济体量,以2020年数据来看,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经济总量分别仅为1.48万亿美元和0.16万亿美元(2019年分别为1.69万亿美元和0.15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例仅为1.75%和0.19%。
嗯,还不如我们一个广东的GDP。
说白了,对我们来说,这玩意就是一个“预期”的问题。
真要说有什么影响,回到上面说的,还是原油。
因为,原油的波动,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我们的CPI。
众所周知,衡量是否通胀,主要看物价指数,即CPI。
国家统计局参照联合国创立的《按目的划分的个人消费分类》(简称COICOP),结合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抽样调查资料,将CPI 的调查内容按用途划分为八个大类,262 个基本分类,在每一基本分类下选择与生活、消费相关程度高的具体商品作为代表,也就是“规格品”,用于计算CPI 的具体数值。
CPI最重要的两个决定因素,食品端主要取决于猪价,非食品端主要取决于油价。
先说油价。
油价对CPI的传导路径,有两条:
1,直接影响CPI交通和通信分项中的“交通工具用燃料”、居住分项中的“水电燃料”。
2,通过PPI中的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分项向CPI非食品项中的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等分项间接传导。
这,就是蓝白上面提到,布油突破100美元的原因。
如果局势扩大,油价如同脱缰野马般的上行,会推高CPI。
关键的问题就在这:油价,今年并不是通胀孤立的影响因素。
猪价虽然还在沉睡,可保不齐也会来一轮猪周期。
2月中旬,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对媒体表示,近期养殖场户每出栏一头商品猪,头均亏损要超过300元。
22号,一号文件里明确提到: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现在生猪价格这么低,养殖户已经亏得七七八八了。
产能的退出,往往是猪周期启动的前夜。
好家伙,油价已经涨这么凶了,如果再加上猪价,会发生什么?
当然是CPI上涨。
统计局前几天公布的数据,1月份CPI同比上涨了0.9%。
纵观历史,猪和原油,往往是成本冲击的主要来源,CPI突破“3%”的时期,几乎都对应着猪油价格同步上涨的“共振”情形。
猪价和油价如果同时上涨,那今年下半年,单月CPI很有可能突破3%,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可能会涨价。
说来说去,对我们的影响也就这么大,大家该吃吃该喝喝,安稳地吃瓜看戏就好。
但有一点,蓝白还是想聊聊。
油价和猪价如果推高CPI,我们的生活,将会呈现出一种多年未见的格局:房价与物价,走向异轨殊途。
房地产,过去一直是货币的蓄水池。
过去这些年,楼市上涨的重要原因,是货币一直在流入房地产,房子充当了“蓄水池”的作用。
流通中的货币有多少呢?
一般我们都会看M2这个指标,数据显示,1980年的时候,M2不足2000亿,到1990年的时候,M2规模达到1.53万亿,到2000年的时候,M2规模达到13.5万亿,如今M2已经超过200万亿了。
这也是最近几年,对过度金融化的楼市“下狠手”的原因。
中指的数据,2021年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2.44%,涨幅较上年收窄1.02个百分点,累计涨幅处近六年低点。
截至2021年12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量增加至58个,较11月增加5个,达到全年峰值。
开发商也被锤得一片哀嚎。
截至2021年11月,已有房地产行业违约债券67只,同比增加131%;债券违约余额已达735亿元,同比增加187%,违约债券余额达历年之最。
现在,大家想必已经对房企动不动爆雷无感了。
顺着这个逻辑推演,今年CPI温和上涨,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一方面,CPI上涨,可以修复跟PPI的剪刀差,大宗商品受追捧的年景,上游行业吃肉的时候,下游行业也能喝点汤。
另一方面,稳稳地摁住房价,进一步瓦解了社会对于“买房变富”的执念,这对居民资产配置格局的改善,大有裨益。
不管这个星球风云如何变幻,我们毫发无损。
感谢这个时代,感激这片土地。
作者:蓝白观楼市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