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阿开 2023-09-15 780 46 0 0 0
伦理学,功利主义,电车难题,电车难题大讨论,各种扩展各种想,很多人的现实问题是,常常以俯视视角思考问题,而实际上你才是那个被牺牲的。

假如杀一个人可以挽救一万个人的生命,那么他应该被杀嘛?

补充说明具体条件:杀的这个人只是安分守己的普通人,另外一万个亦如是。是一种超自然力量,你只需点头或者摇头。 更深一层,如果杀人的方式是剥削呢?剥削一个…显示全部 ?

--疯死沃

9,80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很多人的现实问题是,常常以俯视视角思考问题,而实际上你才是那个被牺牲的。

更多人则容易被既有提问限制在那个点上,进入提问者的陷阱不能自拔,哪怕这问题粗糙得不像话。

电车难题是个试金石。我不是说它可以试出价值观什么的,我是说,可以试出一个人的思维是精细还是粗糙。

电车为什么失控?我的身份?对方的身份?我身处现实世界受现实道德与法律约束吗?对方为什么会被绑在铁轨上?谁绑的?等等等等。把这些条件分开来一条条分析的人,是一类。

啥,扳一下就能少死四个人?那扳!这是另一类。

以前就有个问题,问卢浮宫要被战火毁了,你是救市民还是抢救艺术品?

然后一堆人给一堆回答。

而我的回答是:如果你是警察,你接到的任务是疏散市民,那么保护市民。如果你是卢浮宫的负责人,那么抢救艺术品无疑是高尚的举动。有人问,如果你是普通人呢?兄弟,战火都烧过来了,你一个普通人不赶紧避难,你考虑如何拯救艺术品?你咋不顺便把世界都救了令世界和平呢?

有人评论表达不满了,这就是个思想实验BLABLA

恰好我们有大学教授讨论电车难题的精彩视频,我想很多人都看过。正因为是思想实验,它才更需要严谨。在那场精彩的视频讨论里,教授一开始抛出电车难题本身,而答案是无解,因为缺乏条件。随着教授一次次的添加条件进去,令这个难题本身不断的充实,其细节也一步步丰满起来,而答案也就自然变得清晰。

这才是这类难题真正的意义,在不同的条件下,反映出不同的结果,照见不同的价值观。电车难题本身只是个很好的话题开端,然而它也只是个开端,需要添加枝叶才能继续下去。

而不是就着没有枝叶的光秃秃的粗糙问题无休无止,那样毫无意义。

我再举个例子,可能很多人都看过那个用金钱来考验爱情的SB故事。钱到底能不能买来爱情呢?这个故事说,有位土豪在如斯节目里,宣称要拿出五万令面前的众多夫妻观众分手,女的跟他。当然没人愿意。于是土豪说,十万。五十万。五百万。五千万。随着一次次加码,有的夫妻经不住考验了。

这种节目如果存在的话,假如我在台下,我会抢过话筒,问土豪是现金还是房产,即刻转账吗?

听懂了吗?这个故事SB的关键点,在于它缺乏前提,一个可以落到现实中的前提。土豪喊五千万怎么了,我敢喊五千亿,又能怎样呢?真的成交了,即刻付款吗?这是故事中土豪方的可笑之处:这叫空中楼阁,妄图画饼。本故事更可笑的,是有夫妻居然对画饼动摇了。一个原本想要讨论面包与爱情的故事,就此变成了笑话。

不落到现实中来的问题,却要求放到现实中来给出回答,是这类问题真正的陷阱所在。

其它的比如说思想实验啦,什么爱情要不要被金钱考验啦,这类问题当然可以讨论,但也请提问的人用点心,起码提一个能落到实处的,条件清晰可见的问题。这样我才能给你一个同样落到实处的回答。

所以说,首先,谨慎使用俯视视角来讨论别人的生死,因为我们自己才是更有可能被牺牲的那个。

其次,就算要讨论,也请把意义和条件弄清晰一点。

一群普通人围着个条件不明的粗糙问题以俯视视角来大谈人类大义。。。

真的有点尴尬的。


-------------------------------------

我再编辑一下,补充点内容。

部分评论说这个答案“没有思考”,这就有意思了,面对如此粗糙的一个题目,你又想要怎样精细的思考呢?

想要我说,“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一个人的生命也是生命,一万个人的也是生命”这种话吗?

又或者,要我说“因为一万个人的生命而杀一个无辜的人,由此将引发人人自危的不安定危机,法律将如一纸空文,将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之类的话?

这些话就算“思考”了吗?

不如我来提一个问题:

假如你回到过去,见到了还没有成为国家元首,正在一心一意学画画的好青年希特勒,此刻他还什么坏事都没干呢。又或者,咱们再极端一点,你再往回倒,见到了刚刚出生,跟白纸一样的婴儿希特勒。又或者,咱们刻薄一点,你穿越成功后,刚好遇见正要当上国家元首,却又没有发动战争(还未犯罪却正要犯罪)的希特勒。

不管怎样,不管是哪个时间点,你在那个时间点上只有十秒钟的停留机会,马上就要被送回来。你手中握着一只手枪,离他仅有半米之遥,你一定可以杀死他只要你想,而且也一定可以全身而退回到现在。问题来了:

你会杀死他吗?

他可是在欧洲发动战争,导致7000万人死亡的元凶呢。怎么样,比原题那个一万人的数字是不是刺激了很多?

怎样,这个题目是不是能引发你去“思考”了?

你以为我会怎样思考?希特勒还没有发动战争,他还只是个好青年/婴儿/普通的元首,他的罪还没有犯下,而我也不是法官——哪怕我是,也不能以未犯的罪恶,来定他现在该受的刑罚?

又或者,哪怕我不是法官,哪怕要背负杀人罪,我也要杀死希特勒,因为能救下的人太多了,这笔帐太划算,所以应该杀?

怎样,是不是有了点《少数派报告》的感觉?

事实上少数派报告所引发的思考,本身也是站不住脚的,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是很粗糙的东西。原因后面再讲。


应该怎样思考呢?

应该这样想:

二战的本质是什么?

二战的本质,是一战的延续。而一战的本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简单的来说,是几位大佬已经把世界瓜分得差不多了,但还是贪心不足,怎么办呢?后来的大佬试图去抢先来的,而先来的大佬之间呢,也有互相抢的。大家抢来抢去,在世界范围内打成一锅粥,这就是一战。

后来一战德国等国打输了,英法等国是胜利国,对德国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肢解”。将原有的德国土地分开来,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同时又对德国设置了诸多苛刻的限制。

德国人民当然不爽了,过得非常不好,生活一天不如一天。更不爽的还有德国内部的容克地主与资本家们。德国当时人民的困苦,与资本扩张的受限,历史课本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然后希特勒出现了。优等民族,统治世界,一系列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德国开始积极备战,而法英等国却只想着祸水东移,让德国去与苏联火拼,这就是所谓的绥靖政策。内因加外因,一切都在为德国的战争之路作铺垫,欧洲的战火就这样再度燃烧起来了。

希特勒虽然是二战恶魔,但没有他,二战就打不起来吗?法英对德国的肢解与压迫仍然存在,德国内部的人民仍然生活困苦,容克与资本家们仍然想要找到出口,德国上下仍然对国土被肢解一事充满怨气,而英法仍然想着要祸水东移——没有希特勒,剧本可能会有点不太一样,但大的方向,仍然不会有任何改变。

哪怕是屠杀犹太人事件,你要知道德国很多人早就对犹太人心生不满,哪怕没有希特勒,换任何一位有野心的政治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去“赢得民心”。所以同样的,犹太人在德国乃至欧洲的命运,或许会在剧本上有点小小的不同,但大的方向,仍然不会改变。

所以问题已经非常清楚,不管是引发战争,还是屠杀犹太人,都是希特勒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顺势而为的结果。关键问题在于“世界背景”这个“势”本身,而不在顺势而为的“某个人”。

所以回到问题:

你还会为要不要杀死希特勒而纠结吗?

这正是我所说的,之所以会存在所谓的困境,多半是问题本身出了问题。假如把问题说清楚了,你理解了欧洲这场战争爆发的不可避免性,你当然不会纠结。

你以为这就是全部的思考了吗?

我已经想到可能有人在看完这段,会再来提出问题:

假如不存在这个“势”呢?比如说,有个人,比如某位军官,他在和平时期,无意中传达了错误的命令,导致一线部队误以为要发射核弹——结果触发了核战。那么你穿越过去,会不会提前杀掉这个人呢?

那么在这个问题中,“势”仍然存在。一条错误的命令就能触发核弹发射,该国军队内部的安全条例真是粗糙得可以——甚至比原问题本身还要粗糙。就算杀掉了这名粗心的军官又能怎样?军队内部一天会有多少军官发令,又会诞生多少条命令?只要这样粗糙的安全条例仍然存在,那么核战必然爆发,或早,或晚。

事实上在现实中,这样的乌龙真的差点出现过。而军方后来也补上了这样的漏洞——看,解决之关键仍然是“势”本身。

或许又有人想问:

假如也不存在这样容易失误的环境。那么就极端一点,假设有这么个人,他自己就是枚核弹,他有特异功能,他是异能者。他可以呼风唤雨,也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凭空降下核弹——当这个人还什么坏事都没做的时候,可以杀死他吗?

看,这就是很多现代电影与小说的常用困境了。还需要我举例吗?比如X战警,很多XMAN根本没有干坏事,却要被人类世界视为异端,认为是潜在的罪犯,需要管束起来。如此引发的观众思考,有没有?

再比如,《少数派报告》,假如诞生了“可以在人犯罪之前就预知其会犯罪”的技术,从而可以在其犯罪之前就惩罚他,是否有必要执行呢?如果不执行,等他犯了罪再判罚他,受害者的损失已经造成,这原本不是可以避免的吗?如果执行,对方在犯罪之前,严格来说,仍然只是个无辜的普通人,这样去判罚他真的适当吗?

这样的思考,在现如今的影视、动画、小说等作品中比比皆是,前两年日本也诞生过类似的作品,题材不同,但引发的思考是同样的:

可以因为“他是容易犯罪的种族”或者“他极有可能会犯罪”之类的问题,而“提前”惩罚他吗?

这就是现在很多超现实作品所营造的“道德困境”。

我不否认这些作品很精彩,也不否认它们可以引发很多思考。但我仍然要说,这些思考,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原因不是很简单吗,早就说过的:你给出一个非现实(或者现实条件不全)的问题,就不要指望我们从现实角度来回答。

不管是超能力世界,还是超科技世界,又或者充满了非人类智慧种族的世界——这些世界,都不是现实世界。既然世界不同,那么人类的世界观必然不同。与世界观相关联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必然也与我们熟知的,有着很大的不同。

既然世界观与价值观都不同,你又如何以一个现实中的完全不同的价值观,来思考他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封建社会,子见到父要下跪请安,父见到上级长官要下跪请安,官见到皇帝要下跪请安。这就是中国封建所谓的君臣父子之纲,而这一切是由土地所有权决定的当然在这里不用展开来说。

只说“下跪”这一现象——

现在你想要讨论,官员见到皇帝要下跪,是否违反基本的人格平等之原则——好笑吗?价值观都不同,完全不在一个体系之内,如何讨论?当年君与父掌握着土地,而土地是所有人的生活之根本,现在完全不同了,世界体系都不一样了,价值体系当然也不一样,自然不能拿现在的,来评价当时。

那么同样的,现在连世界都不是同一个世界了,在超能力世界或者架空世界里,你用我们现有世界的价值观去讨论它,如何讨论?超现实系作品的悖论,归根结底,不就是“超现实与现实”之悖论吗?该悖论自然而然的天然存在——有什么稀奇的呢?在那样的世界里,自然有一套完全不同的价值观所形成的法则,哪怕在我们看来有多不合理——只要它在那个世界里是合理的,那么拿那套法则来评价,还会有所谓的“道德困境”吗?

类似的题材当中,最近比较火的《底特律变人》就是个比较好的例子。它并没有玩“试图用不适用的价值体系来评价以产生悖论”这一套陈旧的把戏,而是在讨论“当新世界来临时,旧的价值观体系会受到怎样的挑战”这样的问题。

我并不反对“超现实”的思考,我反对的是“无法落到实处”的思考。像变人这样的例子,哪怕它超科技,超现实,它的思考仍然是“落到实处”的。我们可能难以思考新世界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却可以思考,当新世界到来时,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的价值观受到冲击时,我应该欣然接受,还是拒不承认?

看,这样的思考是不是比前面那些要实在得多,也有意义得多?我们不需要刻意扭曲现实所营造的悖论,也不需要刻意减少现实条件所形成的悖论。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有前因,有后果,有与之相匹配的价值观体系——只有这样,才有思考下去的前提条件。

这才叫思考。


不刻意营造冲突,而是让冲突自然而来。这样,我们的思绪才能真正的自然而起,从现实中来,再又回到现实中去。你的思考才有了真正的意义所在。


最后:

最后的这位老哥您是反串黑吗?超自然力量,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编辑于 2018-12-16 21:03


Tag: 伦理学 功利主义 电车难题
評論
阿开#21阿开 2023-09-15(N) 鏈接地址

涵曦-多就是少,纷杂就是简单。

2,40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电车难题是不存在的。有个视频很好的说明了问题:一个小孩玩火车模型,她爹放俩人偶在岔道的一边,放一堆人偶在岔道的另一边,想看看这孩子怎么办,这孩子推着火车压过一边的俩人偶,然后掉过头来推着火车压过另一边的一堆人偶。孩子天真烂漫,好比天道自行其是。她一时兴起就是行为动机,胳膊抡到的地界就是真理的边界,成人世界的道德法律算个球啊。

丫的两拨人不知为啥跑到火车前面铁轨上面,火车又停不下来咋办?中国人的观点:压死那拨都无关道德,命该如此,与人无尤。天道从来不在乎人类的道德法律。

编辑于 2021-05-09 22:20

赞同 2405

302 条评论

阿开#22阿开 2023-09-15(N) 鏈接地址

杨思蒙-我感觉我有点叼

39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个不难理解吧?

军队不就是为了“死一个救一万”的目的而存在的吗?军人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外族入侵的时候要让他们去送死?

别说杀一个救一万了,杀一个救10个都在每天上演,不然为什么消防员要冒死救火,为什么不任其燃烧?消防员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有这种职业?

然而我们不仅让军队长久地保留了下来,大家还发自内心地觉得成为一名军人是无上荣光,这就说明在绝大多数人心中,“死一个救一万”本身就是正确操作啊。。

那这个问题它是不是就没有讨论的价值了呢?也不是。

辩论总是好的,就像你偷懒犯馋的时候内心深处总有两个小人不停打架,试图在为你的行为争论出一个合理解释。

思考和讨论能让人更了解自己,更了解人类,更了解法律和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而事实证明,人类在面对类似问题的时候,总是选择杀,妥妥的。

发布于 2019-07-26 18:45

赞同 39?

41 条评论

阿开#23阿开 2023-09-15(N) 鏈接地址

柠檬黄-你笑起来很有夏天的感觉。

368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个问题,最早于2014年《奇葩说》第一期节目中八强争霸第二场看到,来的女神是贾玲,辩题是要不要牺牲贾玲救大家:

如果有两艘船,A船上面有一百多人,B只有贾玲一人,两艘船必须要炸一艘,才能救另外一艘船。这时候如果你在A船上你会牺牲掉贾玲救大家吗?

由在场观众投票出来的票数是73:27,可见大部分人认为这种情况,只能牺牲贾玲,救另外100人,原因是另外一艘船人多。

在哲学上,这个问题的正反方分别代表了“义务论”和“功利论”。

义务论认为,人们在道德方面做抉择时,必须将义务纳入考量,这些行为的对与错不是由后果如何来决定,而是由义务来决定,坚持道德原则,不考虑结果,不计较利益,选择理性保有“良心”;所以不能炸死贾玲。

这就是范湉湉为主的反方认为,不管是1个人还是100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价的,没有人可以轻易剥夺别人的生命。谁都是父母辛苦养大的,你凭什么要杀人家。

而功利论认为,能导致最多人获得最大幸福的行为是对的行为,这一类以结果为导向,它将人抽象地量化,给每个人标一个价值,接受最大程度的益处或者是最小程度的伤害。所以应该炸死贾玲救更多的人。

这就是马薇薇为主的正方认为,100个人命比1个人值钱,为什么不杀?

好的问题,是可以让人陷入俩难的。

可是别忘了,这个辩题成立的话,它内含的潜在意思是这样的:

①少数应该服从多数:你1个人就应该服从我们100人的;这里的服从包括生命、权利、财产等各类东西;

如果这句话成立的话,假设,

马云爸爸那么富有,在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他就应该被道德绑架捐赠更多钱,因为呼声大;

我们也可以举手决定,把他的财产拿出来平分给所有贫困地区,处在贫穷线上挣扎的人。

而这句话,从历史的发展趋势,也被证明是明显错误,不成立的。

(这也是高晓松老师说的暴君理论)

②1个人的价值和100个人的生命价值无法相比。

这句话单独把那一个人拎出来,其实对这个人很不公平。

这里的俩个数据,实则是犯了混淆试听的逻辑谬论,你会认为没错,100的价值就是比1大。那就掉进了这句话的陷阱。模糊数字或去掉数字,如果问题变成这样:99人和100人中,你觉得该牺牲掉哪个?这时是不是会重新思考呢?

真正的问题在于,生命价值是看谁的人数多,它价值就大的吗?不,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是无价的。

③这个人的生死权利,是可以被别人掌控的。

大家细细想下,如果这条成立,那请问法律是形同虚设的吗?

我们判处这个人死刑,不用去看他是否犯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只要大家一致同意就可以了;今天我们可以一起判处这个人死刑,那明天呢?你能保证你不会成为倒霉的这个人吗?如果社会真是这样的话,细思极恐。

同样,回归到论题本身。

蔡康永老师认可的:不作为。也就是,我们不该因为个人的意识去决定别人的生死。如果要决定,也应该由硬币来决定,不带个人的意识去做出该还是不该这个选择。

(当然也不可避免蔡康永老师传输这个观点,是考虑到节目所传达的内容,很容易影响一些心智尚未成熟以及那些没有自我主观思想的观众)

然而很多人认为这个不作为就是不选择没有立场。

节目到最后,认同该炸死贾玲的人仍然居多,很多人认为仅凭个人的意志还是可以决定别人的生死,这就是人性吧。

说到奇葩说,至今第一期仍然是我喜欢看的节目,后面的第二三四五期,也不是说不好,只是更多的言论都趋于情绪化,早就失去了奇葩说第一期那种严谨认真的态度了。

最近在看《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非常有趣的一本书。

刚好看到这个问题,其实要按照逻辑学的角度来说,这句话完全没有讨论的必要,因为逻辑成立的条件之一是前提必须要是事实。

喜欢记得点赞关注哦,持续输出更有趣的内容,比心心~

编辑于 2018-10-14 20:25

阿开#24阿开 2023-09-15(N) 鏈接地址

低配版海灵顿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你觉得jc士兵消防官兵医务人员的死亡率会不会是0呢?

事实上到处都是牺牲个体的案例,区别在于不是指定一个人而是用“抽签”的方式,反正概率就在那儿,肯定会死人的,看谁是倒霉的那个而已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是自愿的,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人要是选择自杀你有没有权利阻止,或者该不该帮助他自杀?

现实中遍地都是杀一人救一万人都例子,只是被概率和自愿的外衣包裹起来而已,看不到里面冷酷的本质,很多事情也本不该掺入太多温情

发布于 2021-05-13 02:29

阿开#25阿开 2023-09-15(N) 鏈接地址

壹心理

34 人赞同了该回答

杀与不杀,不应该只看数量。在没有设置前提的问题面前,这1个人和10000个人都没有理由被我们判断ta/ta们是否该被杀。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起了我以前看到的一个故事: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废弃铁轨与孩子的故事。 一个男孩在废弃的铁轨上玩耍,还有 9 个男孩在正常的铁轨上玩耍。这时,一辆火车飞驰驶来,对孩子做任何提醒都来不及了。不远处有一个道岔和一个扳道工,扳道工在这个情况下有两个选择:

第一,什么都不做。这样在废弃铁轨上玩耍的小孩就能平安无事,而另外 9 个孩子就会死亡。

第二,把火车行进路线,扳到另一条岔开的废弃铁轨上。这样 9 个孩子就能平安,而在废弃铁轨上的孩子就会为别人的错买单,失去生命。

这时候,如果你是扳道工,你会做出哪种选择?

在回答之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了“一条废弃的铁轨”这个安全隐患的问题。如果你选择了第二个,那么这个时候就不是用1个小孩救9个小孩,而是用一车的人,来救9个明知铁路有危险,还要在上面玩耍的小孩了。

也就是说,这道题如果你选择了用1个小孩救9个小孩的做法,明显是错误的。

但是,如果没有了“9个故意在铁道上玩的小孩”和“1个在废弃铁轨上玩的小孩”这些前提,我们又能如何判断到底是哪个选择才是正确的呢?因此,题目补充中的“不考虑上述所提人生前的贡献、地位等等因素”,这题压根没法做,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这个抉择到底是对,还是错。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并不存在1个人的生命重量就要比10000个人的生命重量要轻。

毕竟你想想,如果那10000个是罪犯,那1个是维护正义的法官,谁更该被杀?抛开这些前提,选择10000个人的,都是道德上的虚伪表现。

而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心理学上的“道德许可”效应了。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Benoit Monin和Dale Miller研究刻板印象和决策过程。问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生两种类别的问题:

第一个类别是:

命题A“大多数女人真的不聪明”;

命题B“大多数女人更适合在家里看孩子,而不是出来工作。”

第二个类别是:

命题C“有些女人真的不聪明”;

命题D“有些女人更适合在家里看孩子。”

第一类别的学生在看到命题A和B之后,立即提出了抗议,称之为“蔑视了女性的权益”。而第二组命题的学生,在面对这种比较温和的说法时,则显得更中立一些。

待学生们分别断完这些命题后,心理学家Benoit Monin和Dale Miller为学生们设置了一个模拟招聘场景,让他们判断几位候选人(Dale Miller特意选来的演员)是否适合某高层职位。

而这份工作所处的行业一直是男性主导的,如建筑业和金融业一类。候选人中有男也有女。这时候你或许在想,第一类别的学生有明确反对过性别歧视,那么他们肯定更加注重性别上的公正了吧?

但实际上,普林斯顿的研究人员发现,情况正好相反。和那些勉强同意第二组命题认为性别歧视不那么严重的学生比起来,那些强烈反对性别歧视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男性来担任这个职务。

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后,心理学家Benoit Monin和Dale Miller发现:

第一类学生们因为在最初的实验中明确地驳斥了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言论而感觉良好,因此更容易根据直觉的偏好作出判断,作出带有歧视色彩的决定,而不再去考虑这个决定和他们“追求公平”的目标是否一致。

也就是说,在很多时候,这种道德许可效应会让我们在行善/做出站在道德高处的选择时,让我们感觉良好,从而允许自己犯错或者作恶更多。

因此,在发表意见和做出选择前,我们都应该先思考选择的后果我们是否能承担,选择后,我们能否坚持。如果不能,那么这道选择题,我们决不能轻易地做。

壹心理 | Gabriel

更多专业的心理学文章和回答,请关注:壹心理 - 知乎

感恩一路有你,如果喜欢,欢迎 点赞 收藏 评论 3连击哦 (〃'▽'〃)

编辑于 2020-01-16 17:26

赞同 34?

9 条评论

阿开#26阿开 2023-09-15(N) 鏈接地址

伍治坚

29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少数群体和大众之间的利益冲突。

这里的一个人,可以指代各种"少数群体",比如同性恋,没有户口的外来人员,穆斯林或者基督徒,被关在监狱里的囚徒,等等。而那一万人,则是绝大部分的其他人。

当然,在现实中,非生即死的情况不多见,更多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生的利益冲突。比如好学校学额有限,好医院床位有限,好的工作机会有限,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经常发生上面提到的"少数人群",和其他大众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传统的东方文化中,大家更加认同的,是"牺牲小我,成就集体" 。如果你处于少数,还要硬出头力争自己的利益,那你就是一个人见人恨的"钉子户",不会获得多少支持。

即使在对个人主义和家庭利益十分崇尚的西方,这样的行为也会带来很大争议。但是相对来说,目前的西方社会,对于"少数群体"的宽容度更大。典型的例子包括,大家对于同性恋婚姻的支持度,对于叙利亚难民问题的看法,对于穆斯林的看法,等等。

跟大家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我在伦敦有一位非常好的朋友,叫菲利普。菲利普是一名律师,其主要工作,是为政治庇护犯辩护。也就是说,每一次打官司,他的对手,都是英国政府。最为奇葩的是,他的工资,是政府发的。就是说,政府成立这个部门,给像菲利普这样的律师发工资,让他们代表寻求政治庇护的外国难民,和政府打官司。

我一开始认识菲利普的时候,对他的职业感到匪夷所思。寻求政治庇护的,都是外国人。他们的死活,跟你有啥关系?为啥要为这些人辩护?为什么政府要花资源去和自己对着干?但你如果仔细想其中的逻辑,就会慢慢明白,这个看似不合理的现象的本质,恰恰在于"少数群体"的利益,是否值得我们花资源和精力去照顾。当然,像菲利普这个例子,比较超前,因为这里的"少数群体",甚至不是本国人。

在中国的环境下,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假如有位律师,专门为农民工打官司,状告政府他们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他们的孩子应该能像城市户口居民一样,也能在城市里的高中就读,高考时和城市户口学生没有区别。这位律师,是政府部门的雇员,工资从政府领。你会支持政府设立这样一个行政部门么?你会尊重这位律师的职业么?

为"少数群体"谋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社会大同,人人平等。当然,这种愿景是否能实现,如何实现,都是值得讨论的大问题。像一人v万人,电车困境这样的思维测试题,能够帮助我们在有空的时候去做一些思考,并进行一些有益的交流。

欢迎读者朋友们补充。

发布于 2018-10-15 04:30

赞同 29?

4 条评论

阿开#27阿开 2023-09-15(N) 鏈接地址

--文册

1,994 人赞同了该回答

灵感大王占据了通天河,为了实践自己的文明吃人法,抓住陈家庄几个村民做实验。

他然后随便挑出一个,对其他村民说:“我们为了不吃你们,只能把他吃掉,你们是不是应该理解我们的行为呀?”

没有被吃的村民一个个磕头谢恩,回村之后还到处宣扬灵感的恩德。

陈家庄的大户陈员外知道此事后,就成了灵感大王的忠心拥护者,到处宣扬贡献一个人就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真理。

灵感大王没想到自己的社会实验有如此良好的效果,就更加挑食了。他向陈家庄提供了风调雨顺的口头保证,要求专门送童男童女给他吃。陈员外就成了最理想的代理人。

如果丰收陈员外便说是灵感大王和自己的功劳,如果有灾情便说是供奉的质量有问题,要多来几个向灵感大王道歉。

可吃来吃去适龄童子都吃光了,轮到吃陈员外的孩子了。

陈员外便提前好久留心路过的人,见到僧道便哭诉遭遇,希望得到世外高人的帮助。

发布于 2022-03-05 08:30

阿开#28阿开 2023-09-15(N) 鏈接地址

--豆子

86,979 人赞同了该回答

景王问政于管氏:“杀一人以利天下,可以吗?”

管氏说:“不可以。”

景王问:“为什么呢?”

管氏说:“杀人的应当是法律,不应肆意剥夺任何无辜之人的生命。”

景王问:“杀了他可以挽救一万个人的性命,也不应该做吗?他无辜,一万个人也无辜。一个人的无辜,和一万个人的无辜,谁重呢?”

管氏说:“一样重。”

景王笑。

管氏继续说:“杀戮无辜,有害国法。害国法而不知,却以为行的是理所当然的事,臣私下里为国君担忧。”

景王正色道:“那寡人又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呢?”

管氏说:“是谁要害这一万人,就惩治谁。如果是另外一个人,就招募勇士除掉他;如果是一个团体,就令执法机关敲掉它;如果是天灾,便去抗灾;如果是人祸,便去问责;如果是制度,便去改革。不能因一亿人的贫寒,便杀了许氏和三马,将他们的资财分给众人。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涸泽而渔,会令更多人贫寒,而不会致富。”

景王说:“关中闹了饥荒,赤地千里,饥民三百万,饿殍七十万,尸相望于道。此时尚有殷实之家酒肉乡里,歌舞纵情,我也不能将他的财产分掉吗?”

管氏说:“臣斗胆说些实话。此次饥荒之惨重,半因天灾,半因人祸。有商贾借势勾结官吏,囤积居奇,大发横财,竟将赈灾粮吞为私有,斗米千钱。其财是不义之财,其行当诛而未诛。杀一奸救民数万而不杀,惩一官救民百万而不惩,致使救援不利,饥民载道。又民无隔年之谷,是因税负太重,四税之外,又添新赋,而官逼甚急,不得已卖地与人,以纳急钱。失地之民为缙绅雇佣,转相盘剥。缙绅唇舌在朝,豪猾奸匿,赋税特轻,钱粮均从平民出纳。缙绅藏蓄十年之粮,五百年之财货,故能于大饥荒时酒肉歌舞。”

景王说:“是的!所以我才说,杀掉几个这样做的,将他们的财产和粮食分掉给百姓吃,就能活人无数了!”

管氏说:“不可以。”

景王问:“这又是为何?”

管氏说:“因其隐匿资财,逃税避征而诛,完全可以;因其太富,有吃有喝诛而均之,不可以。”

景王问:“这有什么区别吗?”

管氏说:“豪猾隐匿资财是犯法,躲避捐输纳粮是行恶,因此剥夺抑他们的财产或诛杀他们,是完全可以的。而一个人、一个家庭,吃得好,穿得暖,是不违法的,不可以因此诛杀抄掠他们。所以我说,杀一个人容易,但必须有足够的理由。如没有理由就杀人,与土匪无异,有害法律和国家信誉。”

景王嘿然。

管氏接着说:“不过,国君真的想劫富济贫吗?整顿纲纪,任人唯贤,与民同甘共苦,使下情上达。整顿的话,就先将缙绅,包括宗室亲戚子嗣查一遍,他们没有不犯法的。查出来就整治,既可严肃国法,又可以广泛地救济灾民,何乐而不为呢?”

景王急忙说:“先生!我知道了!灾荒的事扯得太远了,我们就不讨论这个话题了。我们还是聊一下别的开心的事吧——假如,一块巨大的山石从山上滚下来,左边是一个只住着一个老人的小屋,右边是一个住着数千人的村庄。现在你只能选择让他滚到其中一边,你怎么选?”

管氏说:“我大概会让它滚到老头那边吧!”

景王击节道:“你看看!我就知道,你内心其实也认为杀一人以救万人是对的!”

管氏说:“不是,你不计算一下财产损失吗?我是主管经济的官员,我当然要考虑国民经济。如果我无官,也不认识两边山谷的任何一人,它就爱滚到哪边就滚到哪边。当然了,如果那老头是我爹,我就让他滚右边去。”

景王忽然神经兮兮地问:“那如果那个老头是寡人呢?”

管氏一本正经地说:“当然是往左边滚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449001/answer/504318446

阿开#29阿开 2023-09-15(N) 鏈接地址

如果电车难题两边人数差距巨大,应该怎么做?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站在太空视角看这个事情属于哲学范畴。

然而一旦这个问题问出来就是拿哲学问题考验实际操作。

在现实生活中,趋利避害的第一价值模糊了这个哲学话题。

其中一部分在犹豫间带着一车人走了中间道,很可能三路人马都损失殆尽。

现实生活中,对于这种端着太空视角的问题来考验操作的实际问题时,只能用避险原则去应对,面对选择必须做出决定。

这种问题留给专门考虑选择的哲学家,辩论家,圣母情节适合吆喝,真正的扳道工一直都会有第三种选择。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7138370/answer/2918986792

阿开#30阿开 2023-09-15(N) 鏈接地址

假如杀一个人可以挽救一万个人的生命,那么他应该被杀嘛?

补充说明具体条件:杀的这个人只是安分守己的普通人,另外一万个亦如是。是一种超自然力量,你只需点头或者摇头。

更深一层,如果杀人的方式是剥削呢?剥削一个普通人的生命力至死以养活另外一万个普通人。

杀一人以存天下,非杀一人以利天下也;杀己以存天下,是杀己以利天下。于事为之中而权轻重之谓求。求为之,非也。害之中取小,求为义,非为义也。

首頁     頂部     前頁  ·   3/5  ·  下頁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哲學]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