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浪回来,如同空空的油箱加满了油,顿时感觉活力满满。不是自媒体行业内的人,很难知道自媒体的难度体现在什么地方?有才华,有原创能力的人,其实多如牛毛,但是能不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更新,才是对自媒体人的真正考验。
偶然写两篇爆款并不难,真正难的地方在于,你常年坚持做同一件事,还能认为这件事有意义,这就太难了。
灵感枯竭、重复自己、无聊枯燥、读者恶语相向......危机随时都在侵扰内容创作者。从某种程度上说,决定你成败的,往往不在于你的才华,而是你能坚持多久。
我记得刚开始自媒体运营的时候,有一位朋友建了一个群,群友全是刚刚起步做号的同行。我当时就跟朋友说,我们这群人已经错过了微信公众号的风口,要飞起来,估计只能靠“熬”,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才有可能做出来。
事实证明了我的预见力——因为那个群里坚持下来的,好像只有我。
我不知道,这是否证明,我比那个群里的其他人更加热爱码字这件事,但至少我可以肯定我自己的感觉,虽然码字很累,工作很辛苦,但这个能够持续给他人提供价值的事业,是让我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正是这种价值感让我觉得,即使人生从此戛然而止,都值回票价。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总喜欢强调人生的苦闷与无趣,老是一副受迫害的样子,老是要去卖惨,包括很多自媒体作者也总是频繁的卖惨。
我不理解的是,既然这个事做起来让你这么痛苦不堪,为何还要坚持去做呢?想来想去,我只想到了一个理由,那就是他们在造假,卖惨是为了博同情,获得更多的收益。
我也喜欢钱,但我从来不卖惨,我觉得卖惨太矫情、太虚伪,我坚持做这件事不是因为我是个受虐狂,是个苦行僧,而是真心觉得这件事有意义、有价值,我才会坚持去做。
即使遇到再多、再大的困难,我也能坚持,这是因为这件事本身让我开心,让我有价值感,我不需要展示我自己“悲惨”的私生活,表演我拯救世界的高尚道德,来换取读者对我文章的认可。
如同我昨天的文章所说,道德只是你个人的事情,是你个人和彼岸世界之间的对话,与他人无关,不需要表演给他人看,当你试图用你的道德证明些什么的时候,你就正在丧失你的道德。
01
一个人,无论他正在承受苦难还是在享受富足,我认为能够决定他心境的,始终在于这个人自己。
苦难、无聊、焦虑、痛苦,试问谁的一生没有遇到过呢?但面对同样残酷的世界,每个人的表现和选择却截然不同。
有人总把自己的痛苦归罪于他人,妄图让全社会为他的幸福负责,比如欧美的政治左派。
而有人虽然遭遇了不幸,却对苦难甘之若饴,从不因此推卸自己的责任、放弃自己的信仰、并勇敢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这是为什么?
我之所以是康德的铁粉,除了因为他的哲学体系是我看来逻辑最为自洽的一整套认知体系,毒素最少,副作用最小,而且包罗万象,涵盖了科学、美学、道德哲学、宗教信仰等人类认知的几乎所有领域。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读透了康德,就可以解决你这辈子需要解决的几乎所有认知问题,不用再东奔西走去看其他哲学,性价比超高,而且百利而无一害。
更加重要的是,康德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你从他的字里行间可以深刻体会到,他对于世界万物的温暖与善意,对人类探索一切人文领域的鼓励和欣赏。
他没有存在主义哲学家那种文青式的悲观矫情,也没有德国哲学家惯有的机械冷漠、大而化之的空想气质,他不但思维严谨,而且谦卑细腻,终其一生,他都始终在赋予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成果以意义。
他是唯一一个始终在创造价值,而不是摧毁价值的人,他可以让每一个人,不管你是高官权贵,还是普通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找到人生意义的人。
我喜欢康德,是因为我也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我也希望朋友们都来做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善待自己,成就自己,尽早找到自己人生价值感。
没有价值感的人,在康德看来,无非就是“听任欲望驱使的行尸走肉”。
做一个行尸走肉,其实并不酷,很多人把自己等同于动物,其实是错到离谱的认识和非常糟糕的人生体验。
吃喝玩乐,无信仰、无追求,沉迷于讲段子、逗闷子,今朝有酒今朝醉,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真的有意思吗?很多人都会说,有意思啊,多酷啊,把自己等同于动物也没什么不好。
真是这样的吗?
别傻了,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人的需求其实是非常多层次的,怎么可能仅仅停留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层面呢?
你没钱的时候,希望挣很多钱,你以为有钱就有了你想要的一切,但无数有钱人会告诉你,当你真正挣到很多钱的时候,你同样会有你暂时无法想象到的压力和焦虑,位置更高的时候你又希望别人敬仰你,苛求更高的社会地位。
这里的悖论在于,你以为你不开心是因为没钱,但人的欲望永远不可能有满足的那一天这是铁的事实。
那么,如果你仅仅追求财富,财富无限的特征就注定了财富不会给你带来满足感,你永远都会处于“饥饿”之中而焦虑。
真正能够让你处于人生任何位置都有满足感的,从来不是财富,而是你的观念,你对于世界的认知。
康德一辈子只有一次离开他的家乡小镇柯尼斯堡的经历,但是他却对世界很多地方了如指掌,他对罗马城的了解,曾经让罗马本地人都自叹不如。
康德是怎么做到的?
还能是什么?当然是因为康德有正确的认知。
这种正确的认知能够帮助他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去筛选错误的信息,收罗正确的信息并搭建出符合认知对象的逻辑和知识来。
于此相对的是,“背井走世界”的那些人,虽然财富足够他们丈量世界,但却对他们拥有正确的观念和认知没有丝毫推动作用,背上的“井”自始至终都没有放下来的迹象。
02
当然,还有一种人,是信息的闭塞造成的愚昧。
前几年,有一次跟朋友聊到去日本旅游的事情,有另外一位朋友听见,顿时非常不解的对我们说,你们还敢去日本啊,不怕被日本人打吗?
当时我俩看着他严肃认真的脸,知道他不是在开玩笑,而是在真的担心这个问题,顿时感觉到又好笑又悲哀,是什么样的认知让他产生了这种错觉呢?
我们只好耐心解释到,虽然中日两国的关系有点不够协调,但日本是个法治社会,安全性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民间的旅游不会受到实质性的冲击,认为日本反华分子会伤害中国游客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当然,我们这种解释其实对他也是多余的,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是长年累月在一个狭窄的“信息茧房”里建立起来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已经固化了,除非一些极为偶然的因素,刺激到他们,否则他们很难突破“信息茧房”对他们思维的束缚。
我经常还讲到另一个故事,同样也牵扯到对日本这个国家的认知。
朋友的父亲从来没去过日本,跟很多那个年代的老年人一样,对日本人和日本这个国家有着根深蒂固的仇恨。
诚然,有着那样沉痛历史的两个国家,要普通人民之间保持充分的理智和理性,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谁知机缘巧合,他的女儿居然开始从事跟日本相关的工作。
有一次她的日本朋友邀请她们全家去日本游玩,这位日本朋友车接车送、全程陪同,具体过程我并不是太了解,只是据朋友后来说到,她父亲从日本回来后,对日本的感知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从之前恨的牙痒痒变成现在逢人就说日本的好,如同孩童般发现新世界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大家一定要注意,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不是在给日本唱赞歌,在无视中日两国之前的血海深仇,无视中日两国目前遇到的一些障碍,我这篇文章中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你对世界的认识是否符合事实,跟你的认知方式其实大有关系。
许多人之所以要犯认识错误,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和事实相差甚远,是因为他们认知里掺杂了太多杂质。
这些杂质,遮蔽了他们的双眼和脑子,久而久之,就会缺乏常识、丧失基本的认知能力和预见力。
03
我们要怎么样去剔除这些杂质呢?
首要就是做一个好奇心满满的乐观主义者,对人生、对世界拥有一颗开放、平和的心灵,因为正确的认知和观念,一定是建立在你平视世界的基础之上,卑微的仰视世界和傲慢的俯视世界,你都不会拥有正确的认知。
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就对世界充满仇恨和偏见的人,他的认知会靠谱,一个把自己视为欲望动物的人,他的人生会有趣。
世界当然是残酷的,人生当然是艰难的,只要是人,都不能断言自己能够幸免遭遇灾难与无常的命运,这都不在人类的掌控之中,当着一切发生的时候,怨天尤人有意义吗?甚至于,把个人的不幸动不动迁怒于他人是对的吗?
也许,这是在提醒你,在你埋头走路久了的时候,是时候仰望下星空了。
罗曼罗兰的那句话虽然都烂大街了,但它却是至理名言: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我们很多人恰恰是反着来的,他们即看不清生活的真相,却异常痛恨生活本身。
这样不好。
所以,我还是劝朋友们都来做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实在累了的时候,出去浪一下,仰望下星空,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人生意义。
毕竟,一个没有意义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一个无趣的人,人生也注定是无聊可悲的。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随笔作家”,E B 怀特始终保持这样的写作理念:“写作是信仰指使下的行为,如此而已,别无其他、所有人中首先是作家,满怀喜悦或痛苦,保持了信仰不死”。
他还有另一句话耳熟能详,“面对复杂,保持欢喜”,毋庸讳言,这是我喜欢的人生态度。
即使今天整篇文章都有鸡汤的嫌疑,但我还是劝你喝下去,因为你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了。
(全文完)
Tag: 情感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