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
阿开 2022-05-02 2174 0 0 0 0
佛学,修行,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就是提得起,放得下。要提得起平和谦让的恭敬,放得下傲慢自大的偏见;提得起知足感恩的心态,放得下骄奢淫逸的折腾;提得起信佛念佛的精进,放得下得过且过的懈怠;提得起普度众生的慈悲...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就是提得起,放得下。要提得起平和谦让的恭敬,放得下傲慢自大的偏见;提得起知足感恩的心态,放得下骄奢淫逸的折腾;提得起信佛念佛的精进,放得下得过且过的懈怠;提得起普度众生的慈悲,放得下名闻利养的贪念;提得起生之为人的责任,放得下幻化诸相的执着。

...

管住你的口,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這和諸佛菩薩的教法是相一致的,不爭論,不干涉政論,不干涉別人,不用佛法去要求別人,不去評論別人的是與非,只管住自己。因為修行,只是讓我們用佛法的智慧來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認知.大慈大悲的佛菩薩們不看世間的惡,不看眾生的過,只看到眾生的苦。

...

两个人非常渴,喝同一口井水时,一个用金杯,一个用泥杯。前者虚荣得到了满足,后者陷入无谓的烦恼中。他们都忘了,自己需要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要被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所烦恼。

...

佛法是这个沉沦在无明与不安的世界中,一道最高智慧的明光。如果有人认为学佛是一件辛苦的事,这样是不对的,因为六道轮回比学佛更辛苦。一个人无论寿命多长,都应该学而不倦,以学佛为乐才对。佛法的真正精神,并不是于外在的宗教仪式上打转,而是来自于内在的自我觉悟…内观自省 

有些人不懂得善待自己,把自己困在牢笼里,既令自己痛苦也折磨着身边的人。善待自己,就是学会洒脱。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该忘记的就该让它烟消云散,能改变的就尽力让它变得如意,即使不能改变,也要学会接受。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度过人生的顺境和逆境,不仅自己可以活得潇洒,身边的人也能轻松愉快一些。

...

生命终极的方向,这个可以有,而且应该有…苦只有自己用力去改变,否则无处可逃。离苦的动力就是修行的动力,如理修行,未来有无限的广阔和光明。学佛就是为了以后能够有足够的福慧去利人、助人。生命终极的方向,这个可以有,而且应该有。佛法教我们的,是高广究竟的人生目标、符顺因果的行为规范、慈悲智慧的思维模式,是改变自己、庄严世界。各人的命运不是佛在主宰、安排,而是由各自的业力决定的。业,不止有今生的,还有过去世的。信佛、学佛,不是让人生道路永远平坦顺遂,而是让人即使在泥泞坎坷中也能坚持方向。看不清未来的时候,就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上上发心,下下行持…

...

“有钱的人,当然可以布施,贫苦的人,拿什么布施?”佛教里,不是把金钱物质给人才叫做布施。如,热情跟人打招呼,“语言的布施”。见到人时含笑、慈颜,“容颜的布施”。见人受苦心生怜愍,见人布施心生欢喜,“心意的布施”。佛法不是陈列品、不是贵族的,佛法是大众化的,佛法是人人都能奉行的。

...

徒弟问师父:“我的心胸还算宽广,但周围却总有那么多小人来暗害我,我心里很难过!”师父说:“你根本不要去管别人在演什么戏,只需好好管住自己的心!”“可我想善待他们,他们却总是欺骗我、坑害我!”师父说:“天地哺育药草也哺育毒草, 日月照耀君子也照耀小人, 大海容纳清流也容纳污流。”

修行你一定要

掌握一个大原则,

就是不准看别人的过失,

你都密密的观照自己,

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生死的问题。

今天别人好

也不能帮助你了生死,

今天别人不好

也不能障碍你了生死。

修学佛法的人应该知道

什么是佛法的外道,

就是心外求法,

于心外计有善恶、美好、

顺逆、对立的东西。

你把它摄归回来,

唯心所造,

那就是处理你的内心。

你就处理了一切天地万物

把你的内在里面

调得很顺畅,

外在的世界就平衡。

...

当我们执著一样东西时,就会担心得不到,或者失去。如果我们有佛法的观念,了解缘起如幻的道理,懂得拥有不见得好,失去也不见得不好,那么,我们的心就会有弹性,就拥有一种智慧,可以耐得住寂寞,困扰,或者打击,也不会因患得患失而痛苦,焦虑。

...

不管别人如何说,自己要有定力,有定力还要有智慧,才能圆融无碍,在修行上只有定力没有智慧也不能解脱,就是世间也有四禅八定,这也是很难达到的境界,虽然如此但也不能解脱,只有无我空性的智慧才能解脱。话说回来戒定慧,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无戒就没有定,无定也没有慧。

...

人生中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亲近和最爱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给了陌生人。不要把别人的关心当成理所当然,不管他有多爱你,最终也会有疲惫的一天,人心一般不会死在大事上,而是那些一次一次的小失望,成了致命伤。人的感情就像牙齿,掉了就没了,再装也是假的。

...

【师父说】你是什么人,便会遇上什么诱惑,因为都是自找,你往你喜欢的诱惑方向走去,你喜欢,所以诱惑才成其为诱惑,正如哲学家所言:“我们并非被对象挑发了欲望,而是,刚相反,心底有了流动不居的欲望,才去找寻对象”。 



萨度……萨度……萨度


Tag: 佛学 修行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佛學]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