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小草朋友关于教育的一些聊天记录,非常精辟,非常值得学习!
根据聊天记录整理的,前面带【--】的是别人的发言。
为了隐私,隐去了聊天人的名字
2024了英伟达市值都破万亿了芯片都被卡脖了,都是打游戏打出来的
打游戏的孩子确实聪明
因为创造性思维本来就来自于松弛感
僵硬学习到最后只会大脑麻木吧,有些东西不是靠堆积时间就能做成的事情
而且快乐和成功也不冲突
我感觉有些人把苦难当成成功的充要条件了
看不得别人快乐
然后一直觉得应该牺牲当下的快乐去追求以后的快乐
结果其实一直都不快乐
一种mentality吧
--知识的打通,想着想着就会出现很多新的东西,噼里啪啦的涌出来,时间是解决不了学习问题的
总想着自己刻苦出大力就能人定胜天这思想大概归宿到农业时代
多干点活就多点收成
但是现代社会已经是工具和方法论的时代了
--学的越辛苦越专注,效果越好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不行,专注就不会辛苦,反而会很快乐,英语确实要花功夫,数理化绝对不是啊
专注不一定等于辛苦
你看你孩子玩游戏从来不会用辛苦这个词去评价他
用辛苦这个词本身暗藏的心理就是剥夺和否定了任何意义上的真正兴趣驱动
而且也不需要那么讲究仪式感
不一定非要老老实实形式主义地坐在桌前看书做题才是学习……
看有什么正反馈机制吧
...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国人那种“没有任何的容错率”的心态,只能也只会走最稳妥的路线
xx的焦虑来源就是这样的
一个时代的产物
...
这不是judge,这只是把你自己的话复述了一遍罢了,按照你自己的说法应该是居危思危
--国人永远生活在对未来的无限恐惧之中
...
说回“教育”,我就觉得只有个体的松弛感和安全感才能有整体上的多样性
因为敢于尝试和试错
当然个体的松弛感和安全感是需要大环境社群提供的
--貌似短时间不可能。这样下层就会变得智慧,强大。上层人不希望这样,不利于他们控制
not everything is about you ...
adults are talking
--如果只是认可,从形式上去做,注定计划会破产
叶公好龙
--我个人觉得父母与其鸡娃不如鸡自己,给娃提供宽松的环境和足够的试错条件,和一个松弛但是积极的心态
--没有真的得到正反馈的父母,对此往往会叶公好龙
父母能给的就是环境
还有就是期望值不要太高……
...
我觉得可能父母也不应该对自己的小孩的未来过度关注,不是不关注,而是不要过度关注
国人中产感觉对娃的态度有点走极端
--很多一开始想法挺好的,走着走着就迷路了
太执着啦
自身的焦虑传递给了小孩
不过这也是社会性的
--哪怕美国的中产阶级,后代也有很大几率阶层下滑,所以焦虑很正常
--社会虽然乱哄哄,但不能成为家长对孩子胡来的借口
笑死,你不能强迫一个人成功,也不能剥夺一个人饿肚子的自由
哪怕这个人是你的小孩
这里多少有点文化差异在里面的
--家长还是要给小孩一些建议
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些家长感觉对该教的不教,不该他管的他没能力也要管
...
真正一个人最宝贵的soft skills和common sense很少教
还有情绪管理
三观
--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
很多家长强行要求小孩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很离谱啊
意思是:家长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让小孩强行去达成
--中国是这样的,望子成龙,文化宣传
哈哈哈要求挑战自己没错
但是明明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强行要求别人做到
--而且让孩子去国外也不算是望子成龙,让自己孩子在国内卷清华、卷奖学金才算是望子成龙
所以我之前说嘛
如果他小孩有清北或者985的实力,但是他觉得还是前途不稳定想出国,这就叫 居“安”思危
如果本来就。。。然后只能换赛道,这就是居“危”思危
--在没有兴趣支撑的情况下,分数真的没有任何价值
居危思危没毛病
--所谓的兴趣,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没有对万物的兴趣,知识也是没有用的
这是两种观点的碰撞,说起来就长了
--国内的环境,除了家里特别有钱的,基本上没有这个条件让你从小培养兴趣,让你从小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或者自己擅长什么
--听我说,兴趣这玩意儿,一部分靠家长引导,一部分看运气
有一种说法是你没法想象出你没有实际经验的事物
所以很多家长对小孩的要求其实是超出了他们自己的经验的
--那不就是你无法赚到你认知外的钱吗
所以他们把一种之前说过的叶公好龙式的想象强加给下一代
凭着自己的想象去指导别人,最为可怕
然后还把这种往往跟事实偏差很大的想象合理化
--这有个很好的办法啊,让孩子多和牛逼的人交流啊,
--问题是牛逼的人为啥要和你孩子交流
--比如你可以读人物传记啊
--而且交流分很多形势,你说线上演讲也算是交流的一种
--那你说哪个名人传记有意义,不就是教你努力努力还是努力
--我是觉得很有意义的啊,尤其是他们自己写的自传
--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会把他们当年做的一些灰色事情交代在书中吗,而那些灰色手段在现在能够使用吗,他们结交的那些人脉你能遇到吗,他们走的那个成功的风口现在还有吗
--他们做事的逻辑还在啊
--这么说吧,同一个时代,很多人都做到了那些人做的,至少有十个人和他们的逻辑相同,但是只有那些人成功了
--那没办法,总不能跟一个不成功的人学习吧?你看李白遇到难题去问孟浩然
--不成功的人能够提供的是坑,遇到类似的不往里面跳,谁能预测未来成功的道路
我觉得是家长多交流吧……
或者家长只要提供这种交流环境,然后自己不管就好了
而不是要强行去管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东西
--难,而且关键的东西给不了,我一直跟儿子谈谈社会上发生的事,多半是在听他的总结归纳和看法
我的意思是你交流了之后起码知道 “这个我不知道我管不了”
最大的毒性就在于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还自以为非常正确
如果觉得自己已经知晓了万事万物,可以完全自信的给出建议,这其实恰恰是无知的表现
所以先知道自己能力有限……
提高下自我认知
还有一种毒性就是纸上谈兵+先入为主
...
the problem of induction
自我获得的信息当成真理无限引申
经常会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上推导出错得离谱的结论
你有你擅长的东西,但是同时也要知道你在一个领域的擅长并不能普及到另一个领域
所以自知之明就是知道自己有些地方有长处,有些地方还不如孩子
自己能传授的就传授,自己不懂的不要瞎指挥
After all ... ego is your biggest enemy
--对专业,我是比较懂的
对专业懂不代表对就业懂,对一个学校一个区域的就业懂不代表对其它区域的就业懂,对当下的就业懂不代表对10年后的就业懂,对这个国家的就业情况懂不代表对其它国家的就业情况懂
--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保护好他的自我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苦不累有兴趣,将来不管发生什么,至少他一路走来不辛苦,以不变应万变。就算失败,至少相对来说吃的苦头少些
总而言之,要多玩游戏
...
要我实际的说润澳风险主要来自政策变动,你小孩越小,从现在到距离他递交移民申请的时间越长,这个不确定性越高
所以万不能用现在的情况当真理去推断以后的情况
所以也没必要研究得那么细致
目的性过强导向型就会越强
路其实就走窄了
因为精力全压在那么一个可能性了
--是这样的,但是大部分人是不知道方向的
然后万一有什么变动
就有问题
所以我觉得预期准备那些精准目标
不如加强真正的万金油能力
唯一真正的值得投入时间的
语言
--要跟踪好澳洲那边的政策
--如果没有变化,那所花费的综合成本也是最低的
--不能掩耳盗铃
你这说的就跟赌场全压一个数字一样,开了就过节,开不了就全没
--比如,专业上,又有些跨度,机械走不通,就走再生能源,做多个职评
所以我觉得最大的努力还是放在语言上……
还有soft skill上
回转余地大,而且终身受益
语言C2,soft skills和国际无缝对接
哪怕这家不要那家也要
--语言在努力中,在大马四年,应该没啥问题的
还有一个根据亲身经历给的建议:
就是不要把英文环境和英文进步等同
这取决于他自己获取信息和社交的偏好
哪怕到澳洲四年语言能力毫无进步或者进步极小的例子太多了
别说四年,你不主动学习,十年也一样……
--其实我感觉xx最应该的是让孩子有动力
--主动和被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我说是主动,国内大部分人是被动型的
因为社交可以上网,物理社交各国都有华人社区
如果一直安于舒适区
那跟在哪里呆着区别不大
更不要说马来西亚人也讲华语
语言环境更小
不能用小……用更有限吧
--还是需要有自我意识
--没有人催是不会动弹的
--是很难,但是也不要被困难吓倒
那为何不在国内拼个985然后出国读研
--其实也可以,这样就是我的路
很可以的
其实出国读研的话无所谓@xx
随便本科都可以
--他已经国际学校,考不了985了
--在座的,认为985稳,还是澳洲→新西兰稳,比较下
笑死,其实不用985,随便本科都可以
不错,这次解封坚持了半天
挑战失败!
xx:没有同理心的人说的话我不听!
--意见不合才是进步的开始
--可以通过小草群友,看到很多西方的思维方式
--所以我说双标嘛
--其实我之前就劝过,xx群友,多听听小草的发言哪怕不同意也没事,因为会有另一种思维方式,可惜了
--我记得最开始,xx是佩服紫色小草的,起码去年上半年是这样的吧
--因为当年小草是1博士2有身份3薪水高,虽然现在也没变,但是发现思路对不上
--我思想也能西方了,早知道30年前我先润澳了
--小草的想法是自由,我遇到的一个创业者的想法也是自由,那家伙说学校学什么无所谓,到社会上跟着企业学,我给了他一份普通人的简历,然后说这个人刚毕业能去你们公司吗,就不回答了
--如果是我,我可能比xx更极端,我会从孩子五岁左右开始让孩子专精一个专业,培养他喜欢这个专业,或者洗脑他喜欢这个专业
--学历这个东西以后会越来越贬值,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如果有一天当看见你们的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分数而去破坏它啊
--任何一个行业,最顶级技术的都很难饿死
--除非,我从心底里,认为,他的观点和路线,更适合澳洲PR,我会改的
--反正在我现在来看,啥都会,很容易啥都不会
--学习能力很重要,比学历重要多了
--那是可以培养的
--要学习,企业所需技能
(你们反反复复,折腾来折腾去还是把孩子往一个打工人路上送啊,这么执着!
--得从小培养,不去破坏
--你的大脑经常学什么,你就擅长什么,去看看国外的演讲就知道了,尤其是孩子阶段
--我们得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基本上都是被破坏的
--要学习,真正能直接谋生的技能,当然也要有同理心
soft skills啊同志们,soft skills!
--工程技能,人情
尤其想到欧美工作环境的
soft skills不止是人情世故
包括情绪管理,还有xx说得(但是这次是真正意义上的)同理心
社交能力,沟通能力,这些工作里要大量应用的
如何跟别人合作,如何减少沟通成本
如何能就事论事不会万事都get personal
还有,如何安排时间,如何安排workload
这些东西都是需要练的
这都不是只要academia成绩好就能自动学会的
这些比具体技能可能需要的时间更多
同时也是提升生活质量的不二法门……
毕竟人生不是只有社会阶层和金融意义上的成功成功成功成功
--同理心很重要,多多考虑队员的感受,我感觉我同理心不够,今后还是要改进
--想牵人家的小手,就说自己的护手霜抹太多啦,我跟儿子说,他笑的合不拢嘴,做个有趣的人很重要,要不总说xx是根棍子呢
幽默感其实跟认知和先天智力关联性很强的
有些人分不清figurative 和 literal 的区别
严肃惯了,而且非常defensive
其实就是ego,就没有我说得那种做人的松弛感
--xx放现在真的娶不到现在的媳妇
我可没说xx啊
我是generally speaking
我是接着上面的话说得,当然xx符合不少,但这不是针对他的,缺少幽默感的人的共性罢了,他躺枪
接着说,幽默感还是很重要的!也是想象力的一种体现……
Tag: 教育 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