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阿开 2021-11-08 25062 0 0 0 0
佛学,好句子,傳統古風「让悠悠古风吹遍古老的华夏大地」经典传承|回归传统|唤醒良知|正念正行长夜安隐,多所饶益。——《法华经》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药师经》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

傳統古風

「让悠悠古风 吹遍古老的华夏大地」

经典传承| 回归传统唤醒良知| 正念正行





长夜安隐,多所饶益。——《法华经》

 

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药师经》

 

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药师经》

 

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药师经》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药师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金刚经》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金刚经》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无量寿经》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心经》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心经》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心经》

 

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坛经》

 

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坛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坛经》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坛经》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坛经》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坛经》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坛经》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坛经》

 

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坛经》



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坛经》

 

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坛经》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坛经》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坛经》

 

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坛经》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坛经》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坛经》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坛经》

 

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坛经》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坛经》


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坛经》



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坛经》




高僧大德都是从哪里得到证悟的?


修行应该先苦修,在逆境里历练自己的心态,从看不惯、看不顺眼中修忍辱、修禅定、修精进。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苦消尽了就没有苦了,苦尽甜来。福不能享尽,享完了就没有福了,要积福才会有福。所以苦修才有功德。

古代的高僧大德都是从苦修当中证悟的,没有一位祖师是在享受中开悟的,找遍整个《大藏经》也找不到这样一个先例。释伽牟尼佛当年示现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为什么要过那样简单、朴素、清苦的生活?为了还债!自己生生世世累积所修的功德,都回向给六道一切众生,回向给过去的一切冤亲债主。冤亲债主看到他这样苦行,受了感动,不但不再找麻烦,还非常敬佩他、帮助他、保护他,最终都成为他的善神护法。

佛陀的这种生活虽然苦些,但心地清净,没有一丝一毫的负担,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这种生活最幸福、最圆满、最快乐、最高明、最自在,这才是真正的大福报、大富翁,世间的富翁怎能同他相比?世人贪名利、贪享受,付出的代价太大、得不偿失。他们失去的是什么?是清净、禅定和智慧。心不清净念一辈子经都不能开悟,只有心清净才容易开悟,十分清净开十分智慧。

所以要断烦恼、断欲念,少欲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而是心里不能有太多的欲望。现代人生活条件好,欲望高,结果烦恼多、压力大。为什么呢?就是物欲太高。住平房的时候想住楼房;住楼房还想住别墅;住别墅还想要宝马。有欲望,就有失望;有盼望,就有绝望。所以心里不能有太多的欲望。

痛苦是自找的,没有人让你痛苦,快乐也是自己修的,你知足就快乐了。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福报,心里不要有太多的欲望,这叫知足常乐。若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没有什么放不下的。我们现在就是放不下,已经得到的怕失去,尚未得到的怕得不到,心里总是这样患得患失。其实你真正放下了,你所得到的一定不会失去,你尚未得到的也一定会得到。

只有了知这个世界的苦,才没有留恋。物质生活苦一点,物欲的念头越淡薄,烦恼越少,才能有出离心,如果贪图物质生活享受,难断烦恼,出离心和菩提心生不起来,生活过的太舒适、太富裕,对这个世界有留恋,不能忍受清苦的生活,心定不下来,就会生贪、嗔、痴、慢造恶业,舍不得离开就不能够解脱、不能成就道业。

所以,面对生活中的困境,真修行人一切随缘,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忍受,顺境、逆境都是自己的对境,都是自己的助缘,都有利于自己的修行。

日常日子中,要以苦为师,过清苦生活,不生恶念、不造恶业,不受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不受假象干扰。这样天地鬼神才会肃然起敬,会得到一切勇士、空行的敬重,得到十方诸佛菩萨地赞叹,得到龙天护法地护持。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END




妙人香,每一支香都是一份功德

随 喜 打 赏

 

好文回顾

参阅:修炼的人修什么?我们起心动念皆是能量的消耗

参阅:一部《西游记》:暗藏修炼大天机!

参阅:修炼只此一个「忍」字

参阅:「修行的圆满」:真正彻底成为你自己!

参阅:修行中最大的「神通」就是「道通」

参阅:修行人眼中看见的「人间真相」

参阅:修行数言:「晒脸」与「受害者思维」

点击「阅读原文」傳統古風


Tag: 佛学 好句子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情感]   ·   返回頂部